NIST加密标准是什么意思?
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在2001年11月发布了密码学中的高级加密标准(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,AES),又称Rijndael加密法,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一种区块加密标准。自2006年起,高级加密标准已然成为对称密钥加密中最流行的算法之一。
什么是SSL的NIST加密标准? SSL证书作为现在流行的加密的证书之一,其使用的加密技术与高级加密标准具有密切的关系。 NIST SP 800-175B第3节所述,NIST将其加密标准分为三类: 加密哈希函数 对称密钥算法 非对称密钥算法 加密哈希函数 加密散列函数实际上只是将数据映射到固定长度输出的加密方法。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。日常所提到的数据安全是指数据没有被改变或篡改。如发送方正在使用SHA-256来散列文件。当用户收到数据时,可以执行相同的哈希函数,如果这些值匹配,则数据未被更改,是完整的。在加密哈希函数中,即使对数据的最小改动也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散列值。
对称与非对称密钥算法
这两者都是使用算法来加密数据,差异来解密。非对称加密也被称为单向加密,其密钥是不一样的。在SSL握手期间,最常见的是客户端使用公钥解密,服务器使用私钥解密。而对称加密是双向加密,密钥既可以加密又可以解密。ssl证书申请
什么是散列函数的NIST加密标准?
FIPS 180 指定SHA-1,SHA-224,SHA-256,SHA-384,SHA-512,SHA-512/224和SHA-512/256散列函数。这些有时被称为SHA-1和SHA-2,连字符后面的数字表示输出的加密长度。目前,为了数字签名的安全,SHA-1已被弃用,但可继续用于其他散列的大部分功能。
此外,FIPS 202概述了在-224,-256,-384和-512输出长度上使用SHA-3。不久的未来即将出现更多关于使用SHA-3的指导。
什么是对称密钥算法的NIST加密标准?
是指基于分组密码算法或基于散列的函数,目前已有几种对称算法被NIST批准使用。
分组密码算法
- 数据加密标准(DES)
- 三重数据加密算法(TDEA或三重DES)
- 高级加密标准(AES)
基于散列的函数
- HMAC
什么是非对称密钥算法的NIST加密标准?
非对称加密算法往往比对称加密算法容量更大,更复制。有几种非对称算法被NIST批准使用。他们是:
- 数字签名算法(DSA)
-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(ECDSA)
- RSA
- Diffie-Hellman
- MQV
什么是加密强度的NIST加密标准?
加密强度是决定加密整体强度的关键因素。加密强度可衡量攻击者破解加密的难度有多大。联邦政府批准的安全强度是112,128,192和256之前,允许使用80位,但目前已被认为是不安全的。
推荐这些文章:
一、. 会话聊天模式——非对称算法
1. 会话连接建立
2.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会话
二、. 会话聊天模式——非对称算法+对称算法
1. 会话连接建立 同上
2.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会话
这便是非对称算法和对称算法的综合使用。
至此,结束。
...
加密算法主要分2类:1.不可逆(不可还原) md5、sha2等哈希算法生成的密文不可还原。网络所谓的破解是暴力破解,穷举所有明文对应的密文,从而由密文反推明文。 也就是相当于此类算法函数没有反函数。由 x 可以得到 y,由 y 得不到 x。
2.可逆(可还原) 可逆是算法又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:2.1 对称加密:指加密解密用的是同一把密钥,由明文得到密文需要某个密钥,由密文得到明文时也需要这个密钥。 因此这个密钥需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...
前言
本文并非密码向,不会对算法过程/代码逻辑进行具体阐述,因为这没有意义,实战的时候肯定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所以了解个大致流程就行。
在挖洞过程中,很容易找到一些登录/忘记密码是手机验证码验证的站,有些站对发送验证码这一环节并未做太多的限制,理论上可以借助这个漏洞进行爆破,从而得出数据库内所有已注册手机号,这也算一种信息泄露。这种洞十分好挖,对技术要求不高,很适合SRC入门!
如果站点在请求的时候存在前端加密,大概都是常规的AES或RSA(比如以前的京东/B站)。所以写篇文章,整理下思路。
寻源
前几天挖洞的时候就看到个发送验证码的
先跑一百个请求,对发包没有做什么限制,...
参考:HTTP和HTTPS的简单认识和区别以及HTTPS的加密过程
HT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(应用层),Https是在http上增加了一个安全层(SSL/TLS)。
对称加密:1.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连接, 服务端的确认请求连接中带上一个随机生成的秘钥
2.客户端接收到密钥后,发送信息时需要将明文通过密钥加密后再发送给服务端
3....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dianjilingqu.com/51195.html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果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,联系邮箱:saisai#email.cn,感谢支持理解。